江西省水利学会
《江西水利科技》是江西省水利厅主管,江西省水利科学院、江西省水利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宗旨为:全面贯彻党的水利水电方针政策,报导省内外水利水电建设成就;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有关水利水电方面的科研成果和技术经验总结,及水利水电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管理、水文、水保、防洪抢险、除险加固、小水电、水利经济计算、环境水利、乡镇供水、农田水利等多方面内容,同时还介绍国内外有关水利水电方面的先进技术。本刊内容丰富,面向基层、面向实际,是广大水利水电科技人员、管理干部和行政领导的良师益友,也是讨论问题的论坛,学术交流的场所。
更多>Abstract:
为研究番禺丹山河堤防粉质黏土的力学特性,基于水-热-力耦合方程,采用了COMSOL 离散元计算模块开展了土样的多场耦合力学试验模拟,在验证了数值计算结果可靠性的基础上,基于模拟结果开展了土样力学特征探讨。研究表明:不论是温度场或是渗透水压场,均不会改变试样应变发展特征;温度梯次递增,试样承载能力呈先增后减变化,转折点温度为100℃;渗透水压增大,承载能力减弱,在水压超过20kPa 后降低更显著。含砂量愈多,试样弹性变形能力降低,而承载能力增强。研究可为水-热-力多场耦合下土壤力学特征及数值计算设计提供参考。
Abstract:
大直径压力输水管道增设阀门在输水管道运行管理中被广泛应用,传统施工技术通过焊接将法兰与原管道进行连接,但在实际操作中,有时会面临诸如增设的阀门尺寸与原输水管道尺寸不匹配(尤其是原输水管道安装年限较久的情形)、原输水管道倾斜角度过大、作业空间狭小、安装困难等问题,从而导致焊接、安装等施工质量不易保证。为解决以上问题,经过调查与试验,通过利用切割原管道的弃料制作连接原管道与增设阀门的伸缩变径、合理利用现场常规起重设备——汽车式起重机、手拉葫芦等,成功创新了大直径压力输水管道增设大倾角阀门施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Abstract:
乡村河湖量大面广,河湖管护存在管理维护难、数据收集难、监督考核难等问题。探索建立乡村河湖长效管护机制对于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幸福河湖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江西省纵深推进乡村河湖“清四乱”工作实践,总结提炼出典型做法,分析面临的主要困难,提出持续做好乡村河湖“清四乱”工作的建议,以期为江西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开展乡村河湖“清四乱”工作提供经验借鉴和决策参考。
Abstract:
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践行“两山”理念等具有深远意义。文章在简要介绍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江西省在用水权市场化交易、“节水贷”金融服务、水生态补偿、水土保持碳汇交易以及水土保持生态产品市场交易等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的的积极探索,指出在水生态产品权属、价值核算体系、产品种类与路径丰富性、交易市场培育以及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存在不足。提出应在强化政府统筹引领、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强化水利水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绿色金融支持、构建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格局以及加强宣传引导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促进江西省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Abstract:
江西是农业大省,水资源禀赋优良,编制《江西省农田灌溉发展规划》对促进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系统分析全省灌溉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的基础上,全面分析水土资源状况和灌溉发展潜力,研究提出了未来全省灌溉发展总体布局、发展目标、建设和管理主要任务,可为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全省灌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导。
Abstract:
以某含强风化泥岩边坡为研究对象,基于正交试验的设计方法,采用数值模拟的手段,分析了不同因素对桩板墙受力特性的影响规律,基于研究结论对桩板墙的设计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表明:嵌固比是桩前棱角处最大剪应力及挡土板中部最大剪应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距宽比是桩体悬臂段顶部水平位移及桩板墙混凝土工程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优化后的桩前棱角处及挡土板中部最大剪应力分别降低了13.14%和16.97%,每公里边坡支护的桩板墙所用混凝土工程量降低了9.09%。
Abstract:
边坡稳定性是水利工程中的关键问题,其安全评估对于预防滑坡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传统安全系数方法无法系统地考虑不确定性因素,所得到的安全系数为单一的数值,无法准确反映结构在不同荷载和环境下的真实安全状况。本研究考虑软土不排水抗剪强度的空间变异性,提出了一种软土边坡可靠度随机极限分析方法,同时考虑随机分布类型给边坡稳定性造成的影响,揭示不排水条件下软土边坡可靠度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软土强度空间变异性会显著降低边坡安全性,采用空间变异参数对失稳边坡进行可靠度分析,合理的放坡方法可以保证其安全。
Abstract:
为研究凤庆供水工程一级提水泵站进水前池边墙体型优化,基于Mixture 多相流模型建立进水前池渗流场计算模型,在验证数值模型可靠性的基础上,以UG-Fluent 为计算平台开展了前池渗流场、水沙二相流的运动分析。研究表明:引水流量对前池内流速演变影响高于边墙收缩角;控制边墙收缩角,主流区、回流区面积分别增多、减少,而高浓度泥沙淤积也会减少;回流区的减少区域主要在边墙控制区。边墙收缩角会改变池内含沙量演变特征,收缩角增大,含沙量降低,池内各断面泥沙淤积变化差异也减小。综合认为边墙收缩角6°时,前池水力特性、水沙特征综合效果最优。论文对泵站进水前池水力特性分析及水沙演变、泥沙淤积治理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Abstract:
为进一步研究白龙江流域水沙效应及成因,利用流域实测泥沙资料,采用水文统计法、一元线性回归法、Mann-Whitney 检验法、MWP 检验法对流域泥沙的年内分配、年际变化及演变趋势、变异年份、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白龙江流域泥沙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均匀程度从上游向下游逐渐减弱;年际变化较大,变化剧烈程度从上游向下游逐渐增强;流域上游泥沙变化趋势呈微弱增大趋势,与中、下游泥沙年际变化过程相对应,减小趋势均为显著;流域中、下游输沙量在1993 年出现变异,上游输沙量在1974 年出现变异;中游输沙量大,下游次之,上游最小,人类活动对输沙量的影响较大。
Abstract:
针对生态文明综合治理集约化程度不高、数据共享能力不足的问题,江西省相关部门推动实施了“生态云”大数据平台项目,该项目以有效打通各部门的生态文明信息孤岛、实现全省生态文明数据的互联互通开放共享为目标,按照“一朵云、一个中心、一批应用”的总体框架进行搭建,该平台可对接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等多部门的“涉生态”数据,通过统一的生态文明数据库、可视化展示平台和多样化业务应用,实现生态文明业务的全领域覆盖、数据的全要素汇聚、资源的全方位共享,进而形成可复制、可拓展的生态文明建设解决方案。文章阐述了该平台各功能模块、关键技术、设计思路与理念、技术路线等,分析了用户群体需求,在此基础上展望江西省“生态云”大数据平台的发展方向。
Abstract:
水利行业是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重点行业之一。近年来,面对严峻的全球网络安全形势和智慧水利、数字孪生水利飞速发展趋势,水利网络安全的重要性逐渐凸显。江西水利部门针对现状,提出符合江西水利实际的“一个中心,三重体系,多元情报”的构建思路,建立了与智慧水利、数字孪生水利发展相协调、以风险为驱动的全面、系统、主动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显著提升了防护能力,为江西智慧水利和数字孪生水利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对行业具有指导意义。
Abstract: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包括极端降水在内的各类极端气象水文事件在世界各地呈现频发状态,不仅对自然生态系统构成威胁,也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江西省因其多山多丘的地形特征,极易受极端降水事件的影响,研究基于1970—2019 年日降水数据,采用趋势、突变、周期以及空间模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江西省极端降水的时程演变、空间分布以及空间演变特征进行定量识别与分析。结果表明:1970—2019 年江西省多年面均降雨呈不显著上升趋势,2008 年后更容易出现较高的峰值;各站点降水强度指数多呈上升趋势,暴雨日数显著上升,发生2 天以上暴雨的年份在近25 年出现5 次,占总数的83%,极端降水呈频发重发的演变特征;82%的站点暴雨日数呈上升趋势,且75%以上的站点强降雨日数与极强降雨日数呈上升趋势,研究区降水在时间上更为集聚;研究区北部区域极端降水强度的变化更为剧烈,高强度极端降雨发生位置向北转移。因此,江西省未来的水安全保障工作需考虑北部区域极端降水变化加快加深的问题。
Abstract:
针对传统径流预测方法适应性差、准确度低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混沌识别SVM 组合模型的径流预测方法。以店下水库为例,构建混沌识别支持向量机组合预报模型,利用本方法与最大Lyapunov 指数的混沌预测模型、ANN、AR 模型三种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检验组合模型的应用效果。四种模型的评价指标结果依次为:平均相对误差12.3%<14.6%<17.8%<21.2%;确定性系数0.85、0.53、0.59、0.72;合格率90.1%>74.8%>68.9%>62.6%,因此基于混沌识别SVM 组合预测模型的水库径流预测精度与可信度最高,预测效果优于其他方法。研究成果可为店下水库径流预测提供理论依据。